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医专家的养胃妙方

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1-2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教授王宏坤曾经患过胃食管反流症,现在已经基本痊愈了。 王宏坤教授常吃花生。花生用凉水泡四个小时,随泡随吃,泡过的花生脆嫩香甜,吃起来十分爽口。每天吃

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教授王宏坤曾经患过胃食管反流症,现在已经基本痊愈了。

王宏坤教授常吃花生。花生用凉水泡四个小时,随泡随吃,泡过的花生脆嫩香甜,吃起来十分爽口。每天吃40粒。泛酸恶心时吃花生可以有效地止呕制酸。

他建议老年人常吃花生,因为花生营养丰富,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记忆力。此外,花生对患血小板减少症的人也很有好处。

花生吃多了会腹胀,还可能导致大便稀,因此,吃花生要从少量开始,比如先吃10粒,吃一段时间胃肠适应了,再逐渐加量。

王宏坤教授吃的枣是家乡内黄县产的大枣,这种枣甜中略带酸,果肉不是很多。中医讲,甜入脾,酸入肝。可见,吃这种枣既可健脾养胃,又可补益肝脏。

熟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适合常吃。他每次将大枣放在锅里煮,水开后,将上面一层白沫捞出,随后滤出水,再加水,没过红枣,大火煮滚后改用小火熬。煮3小时左右,枣皮变黑,上面渗出一层黏黏的白膜,锅底只剩下从枣内渗出的糖稀般的少量液体,这时,枣就煮好了。夏天一般煮得比较少,随煮随吃。一般每天吃10个。

王宏坤教授说,他很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中午休息半小时;饭要吃好,但从不吃得过饱,中午和晚上饭后半个小时内不躺下休息。

他在炒菜时经常放点砂仁、白胡椒。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可以增强食欲,帮助消化吸收。白胡椒气味芳香、性温热,具有散寒、健胃功效。

他最爱吃面疙瘩汤、小米粥和玉米粥。面疙瘩汤易消化、暖胃,好吸收,容易腹泻的人可常吃。

河南省中医院骨科教授王宏坤曾经患过胃食管反流症,现在已经基本痊愈了。王宏坤教授常吃花生。花生用凉水泡四个小时,随泡随吃,泡过的花生脆嫩香甜,吃起来十分爽口。每天吃40粒。泛酸恶心时吃花生可以有效地止呕制酸。他建议老年人常吃花生,因为花生营养丰富,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水平,还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环、增强记忆力。此外,花生对患血小板减少症的人也很有好处。花生吃多了会腹胀,还可能导致大便稀,因此,吃花生要从少量开始,比如先吃10粒,吃一段时间胃肠适应了,再逐渐加量。王宏坤教授吃的枣是家乡内黄县产的大枣,这种枣甜中略带酸,果肉不是很多。中医讲,甜入脾,酸入肝。可见,吃这种枣既可健脾养胃,又可补益肝脏。熟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适合常吃。他每次将大枣放在锅里煮,水开后,将上面一层白沫捞出,随后滤出水,再加水,没过红枣,大火煮滚后改用小火熬。煮3小时左右,枣皮变黑,上面渗出一层黏黏的白膜,锅底只剩下从枣内渗出的糖稀般的少量液体,这时,枣就煮好了。夏天一般煮得比较少,随煮随吃。一般每天吃10个。王宏坤教授说,他很注意休息。早睡早起,中午休息半小时;饭要吃好,但从不吃得过饱,中午和晚上饭后半个小时内不躺下休息。他在炒菜时经常放点砂仁、白胡椒。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可以增强食欲,帮助消化吸收。白胡椒气味芳香、性温热,具有散寒、健胃功效。他最爱吃面疙瘩汤、小米粥和玉米粥。面疙瘩汤易消化、暖胃,好吸收,容易腹泻的人可常吃。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qikandaodu/2020/1120/443.html



上一篇:科教夯实腾飞之基
下一篇:关于加强医院科教项目经费管理的思考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稿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编辑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版面费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论文发表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