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栏[09/01]
-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09/01]
-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征[09/01]
-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刊[09/01]
对焦“双创”|深化“科教产金”融合 深圳南山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塘朗山北侧,南山智园与南方科技大学仅隔着一条学苑大道和大沙河,园内吸引了生物医药、机器人、大数据分析、集成电路设计等众多创新型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塘朗山北侧,南山智园与南方科技大学仅隔着一条学苑大道和大沙河,园内吸引了生物医药、机器人、大数据分析、集成电路设计等众多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就是其中一员。
?“双栖”发展的罗小舟、李骁健并非个例。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此前撰文指出,基于深圳的产业需求,先进院定位为“工业研究院”,不仅鼓励承担企业项目、授权企业专利,还将孵化企业作为最核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方式,截至2021年底已孵化企业超1300家,其中市值超5亿元企业30家,超10亿企业7家。
2020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政府联合出台《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方案》,提出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创新生态样板”的总体目标,明确部省市共建。
为加速企业上市进程,南山区对辖内备案拟上市企业、新三板企业可按最高不超过其实际支付利息70%的比例给予贴息扶持,每家企业每年贴息总额最高可达150 万元。截至目前,南山辖内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占比不足十分之一的土地,落地了深圳约四成的上市公司,形成了扶持鼓励企业上市的良好生态。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如何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南山区从物理空间布局上即提供了一个开创性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南山区通过政府建设、收购、旧改返还等方式,在科教城范围内开发出南山智园、南山智谷、南山智城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集聚区,已建成及正在建设、计划推出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均超过100万平方米。
一方面,众多“教授创业”“博士创业”项目的成功落地体现了南山区浓厚的“双创”氛围,深圳约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在科教城集聚,为高校科研与教学工作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鉴于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能力上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度契合,不少企业CEO/CTO乐意兼职“产业教授”,亲自参与教学工作,产业前沿知识得以植入日常课程中,实现高校所学与企业所需的精准对接,人才生态的良性循环得以形成。
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于洪宇表示,作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该学院落地南山智园,一方面可以依托南科大校园,便利高校教授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流动;另一方面也便利学院与园区内相关企业及时沟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避免技术供给与需求脱节。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保障与“双创”生态的建立完善,除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外,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尝试跨界,实现学术界与产业界“双栖”发展。
深圳先进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骁健同样于2019年走上创业之路,成立了以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为主攻方向的微灵医疗。依托深圳在电子设备生产制造方面的成熟产业链配套,李骁健表示,其与团队率先打通的脑机接口全技术链有望在未来3-5年内实现从原型机到成熟产品的转化,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如果把筚路蓝缕的特区初期建设比作“第一次创业”,把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决然的产业转型比作“第二次创业”,那么从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到加快布局“20+8”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可以视为特区的“第三次创业”。
截至目前,这片规划面积近70平方公里、占南山全区面积40%的科教城已引入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7所高校单位,并布局鹏城实验室、深圳先进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65%。?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南山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反哺作用。
据南山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设置了企业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经营环境、财务状况等多元评价指标,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平台注册企业已达6000家,推动银行贷款金额超430亿元,走出1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相继孵化出中科蓝汛、中微半导体等38家上市企业。
为了更好地护航类似的科创企业,南山区部署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等创新链早期支持措施,帮助企业跨越“死亡谷”。
进入初创期,由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估大多延续重资产、重抵押的路线,而相当多科技型企业存在规模小、只有知识产权而没有传统抵押物的情况,融资难题再次出现,“南山科技金融在线平台”应运而生。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zonghexinwen/2022/0927/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