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栏[09/01]
-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投[09/01]
-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征[09/01]
-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刊[09/01]
实施科教兴国,筑牢筑实强国之基 | 新京报社论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也都会成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愿景,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围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等各层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
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这些也都会成为我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愿景,打破关键核心技术围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等各层面步入高质量发展轨道、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底气所在。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已经刻不容缓。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投入基数的加大,意味着保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变得更加厚实。另一层面去看,也只有教育搞好了,才能为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科技人才,作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因子,不断涌出的高质量人才,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动能,让科技创新生态更可持续、更具竞争力。
关注二十大系列评论
校对 / 陈荻雁 李立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编辑 / 刘昀昀
加大教育投入之外,我国科技投入也在大幅提高。据了解,十年来,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03万亿元增长到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基础研究经费是十年前的3.4倍,达到历史最高值;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研发人员总量连续8年稳居世界首位。
深圳市南山区大沙河畔的科技园。图/新华社
2022年10月16日,在位于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的一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查看实验室内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图/新华社
随后,财政部、税务总局和科技部也联合发布公告,称将加大支持科技创新税前扣除力度,进一步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这些更为具体的举措,为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具针对性的政策补充。相信只要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在不久之后,这些政策都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自1995年以来,科教兴国战略就成了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撑。此次,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列出,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进行一体化部署,足以见得,针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层面的工作必将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重中之重。
随着相关方面投入的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效果已经逐渐显现,部分科技创新成果已经深度嵌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管是“祝融”探火、“羲和”逐日,还是悟空、墨子、慧眼、碳卫星等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发射,抑或是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超级计算等的蓬勃发展和积极运用,都离不开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大力投入、对人才培养的加大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二十大开幕之前,中央深改委第二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意见》,强调要把政府、市场、社会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这一顶层设计为接下来进行科技攻关进一步提供了方法论层面的指引。
要做好这些工作,离不开对教育的投入和优秀人才的培养。近年来,党和国家在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等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据教育部发布的公开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连续10年保持在4%以上;2012年至2021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支出33.5万亿元。
2022年10月1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5米S-SAR01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图/新华社
科技创新要抓住大趋势,下好“先手棋”。未来一段时间内,只要我们党始终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理念,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各项部署不打折扣地落实下去,就一定能筑牢强国之基,让教育、科技、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文章来源:《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网址: http://www.zgkjcxdk.cn/zonghexinwen/2022/1021/951.html